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后澆帶(詞條“后澆帶”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設計與施工的質量控制簡介:通常對長度較長、面積較大且帶地下室的高層板式樓宇等需按設計規范要求設置沉降或伸縮后澆帶。后澆帶的設計規定和要求不同,其施工做法也不盡一致,在施工前監理對后澆帶的設計規定和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必須有充分的認識和預見性。結合施工監理經驗對后澆帶的質量控制進行淺要分析,總結了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監理對后澆帶質量控制要點。
隨著高層建筑向體量大型化和結構功能多樣化方向發展,超長(即超過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結構、主樓裙房式結構或體形不規則結構不斷出現,特別是對地下防水有要求的建筑物,要求結構不留變形縫,常采用施工后澆縫(即后澆帶)來取代它,對長度較長、面積較大帶地下室的高層板式樓宇等建筑物,以及獨立的地下建筑物都根據設計規范要求設置了沉降或伸縮后澆帶。筆者結合工程施工監理經驗對后澆帶進行淺要分析,并從設計階段、施工階段監理的質量控制要點進行敘述。
1 設計階段監理對后澆帶質量控制要點
在設計階段監理應提前參與后澆帶的質量控制工作,應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設計規定和施工經驗與設計進行探討溝通,爭取達到既優化設計又方便施工的目的。
(1)認真學習和掌握有關后澆帶的設計規范相關規定。有關后澆帶的設計規范相關規定有:
一是JGJ3-2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2.1.10 條規定,當采用剛性(詞條“剛性”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防水方案時,同一建筑的基礎應避免設置變形縫。可沿基礎長度每隔 30~40m留一道貫通頂板、底板(詞條“底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及墻板的施工后澆縫,縫寬不宜小于800mm,且宜設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間范圍內。
后澆縫處底板及外墻宜采用附加防水層;后澆縫混凝土(詞條“混凝土”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宜在其兩側混凝土澆灌完畢 2 個月后再進行澆灌,其強度等級應提高一級,且宜采用早強、補償收縮的混凝土。
二是JGJ6-99《高層建筑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6.6.2 條規定,基礎長度超過 40m 時,宜設置施工縫,縫寬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6.6.3 條規定,當主樓與裙房采用整體基礎,且主樓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采用后澆帶時,后澆帶的處理方法應與施工縫相同。
三是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1.3 條規定,如有充分依據和可靠措施,本規范表中的伸縮縫最大間距可適當增大,混凝土澆筑采用后澆帶分段施工。
四是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8.4.15 條規定,對高層建筑筏形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當高層建筑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置后澆帶,后澆帶的位置宜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 2 跨內;后澆帶混凝土宜根據實測沉降值并計算后期沉降差能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澆注(詞條“澆注”由行業大百科提供)。
五是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5.2.1 條規定,后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間距宜為 30~60m,寬度宜為700~1000mm。5.2.2條規定,后澆帶可做成平直縫,結構主筋不宜在縫中斷開,如必須斷開,則主筋搭接長度應大于 45 倍主筋直徑,并應按設計要求加設附加鋼筋。5.2.4 條對后澆帶的施工規定如下:后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 42d 后再施工,但高層建筑的后澆帶應在結構頂板澆筑混凝土 14d 后進行;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得少于 28d。
(2)認真分析各規范的相關條文對后澆帶要求的差異。從以上規范相關條文可以看出,規范不同對后澆帶的規定和要求不盡一致,主要存在以下差異:
一是后澆帶寬度不一致。有的規定不宜小于 800mm,有的規定為 700~1 000mm。
二是后澆帶間距不一致。有的規定為 30~40m,有的規定為 30~60m,有的規定為超過 40m。
三是后澆帶澆筑時間不一致。有的規定兩側混凝土齡期為 2 個月后,有的規定為 42d 后。
四是后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一致。有的規定為不少于 14d,有的規定為不少于 28d。
五是后澆帶鋼(詞條“帶鋼”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筋是否貫通不一致。有的規定基礎部位必須貫通,有的規定基礎部位不宜斷開,措詞份量有別。
2 施工階段監理對后澆帶質量控制要點
2.1 事前控制
(1)做好監理人員內部學習和交底工作。
依據設計文件、本工程所涉及的國家、行業和地方性標準和規范,制定針對性的單位工程監理規劃和分部工程監理實施細則,在監理規劃中監理旁站方案須對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旁站范圍、內容、程序和方式有針對性描述;在分部工程監理實施細則中監理工作的控制要點及目標值和監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也應對后澆帶進行針對性編制。以上內容在后澆帶工程施工前由總監理工程師組織全體監理人員進行內部學習和交底。
(2)向施工單位進行專題技術交底。
監理在后澆帶施工前,應召集施工單位班組長以上人員就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進行交底,交底主要內容有:后澆帶模板支撐、鋼筋處理、兩側接縫收口處理、混凝土澆筑、半成品和成品保護、防水施工和防滲漏措施等,交底工作完成后應形成書面記錄予以保存歸檔。
(3)通過設計技術交底消除設計和施工相關疑問。
在設計技術交底時,監理應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一起就采用后澆帶存在疑問與設計單位進行探討,以期選擇適合本工程的施工后澆帶接縫形式、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接縫收口形式、鋼筋處理方式、地下室底板、墻板與兩側混凝土接縫防水做法,同時需設計明確后澆帶寬度、間距、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間、養護時間等問題。
(4)審查施工組織設計中是否對后澆帶的施工技術方案進行詳細和針對性編制。
監理應著重審查:
針對本工程采用的后澆帶施工工藝編制的主要技術措施是否具有針對性、是否安全有效;
施工材料是否合理采用;施工程序是否合理;
后澆帶施工防滲漏措施是否科學合理;
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接縫收口形式是否明確;
后澆帶半成品和成品保護措施是否可行等。
根據GB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4.3.3 條和 7.4.6 條相關規定,由于施工方式的不同,后澆帶模板的拆除及支頂方法也各有不同,但都應能保證結構的安全和質量。由于后澆帶較易出現安全和質量問題。故施工技術方案應對此作出明確的規定。后澆帶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置,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時間、處理方法等應事先在施工技術方案中確定。施工組織設計經監理審查批準后,應嚴格執行。
(5)審查后澆帶工程使用材料。
監理應重點審查混凝土配合比報告單中摻加微膨脹劑 UEA 的含量、其他外加劑摻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選擇的后澆帶施工工藝采用的鋼板止水帶、橡膠止水帶或遇水膨脹止水條是否符合設計文件及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對止水帶(條)和接縫密封材料,監理應檢查出廠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和進場抽樣試驗報告,全部符合要求后才同意使用。
2.2 事中控制
(1)鋼筋控制。
監理應檢查后澆帶內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搭接長度和接頭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尤其是后澆帶內鋼筋如果斷開,則要求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的百分率不超過 25%,焊接接頭不超過 50%。后澆帶內鋼筋由于暴露時間較長,鋼筋銹蝕在所難免,故混凝土澆筑前,應要求對鋼筋表面顆粒狀或片狀老銹進行除銹處理。若有鋼筋被踩彎或壓彎現象,在混凝土澆筑前應要求及時進行矯正。
(2)模板支撐體系控制。
監理應要求其模板支模架子一次性安裝成型,待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好以后再進行拆除,確保板底平整。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在后澆帶跨內的梁板兩側結構長期處于懸臂受力狀態,因此,監理要求在施工期間本跨內的模板和支撐不能拆除,否則可能引起各部分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穩定問題。這部分模板支撐體系必須待后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按由上向下順序拆除。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航三鑫是我國第一家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的幕墻設計施工企業,先后獲得10多項國家級建筑工程各類獎項和4項魯班獎。公司采用當今世界科技含量高、施工難度大、節能效果好的幕墻生產加工應用技術,在大跨度的空間建筑玻璃幕墻設計、加工、安裝方面體現

復合鋁板帷幕墻以其整體性強具有時代感,工藝性好施工快捷,造型設計不受建筑局限變化豐富、色彩多樣等特點正越來越為城市建筑尤其是商業性建筑和舊建筑裝修改造所采用。

建筑裝飾行業在我國都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都經歷了不同階段的發展,目前都已經技術和施工處于成熟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