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風洞試驗不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那么是不是T3航站樓本身存在設計缺陷,導致大風掀開機場屋頂呢?
“T3航站樓并不是一個常規設計的建筑,尤其是屋頂部分很有特色”。在苗啟松看來,建筑畢竟也是一項藝術,追求美感并沒有錯,而事實上,任何一種想法都是可以被安全地實現的,重要的是過程控制。也就是說,不管是簡單還是復雜的建筑,只要有嚴謹的設計、合理的建造方法和工程質量的保證,建筑安全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因此,一旦建筑安全出了問題,就把責任歸咎到設計上是不客觀的。更何況,如果真是建筑物的整體設計有問題,T3航站樓屋頂掀起的恐怕不僅僅只有一小部分。
實際上,T3航站樓屋頂應該屬于航站樓
幕墻的一部分,這些幕墻是由
面板與
支承結構體系組成的、相對主體有一定
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
變形能力。也就是說,這些金屬板是以某種構造的方式
固定到航站樓的主結構上的,可能使用螺絲、
墊片或者黏膠,如果局部施工稍有疏漏,再加上外力的作用,就很可能被掀起來。就像城市中經常發生的建筑物的窗戶被風吹落,原因大多是戶主在大風當天出門沒有關窗。所以,出現事故應該不是建筑本身設計的問題,而是使用不當造成的。
如此看來,風洞試驗和航站樓的設計都不能構成此次事故的主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事故的發生呢?
“這不得不令人聯想到是工程質量的問題”。一些網友提出質疑,既然T3設計的抗風能力已達12級,又是嚴格按照設計來施工的,并且還有嚴格的質量監督和工程監理,那么,公眾完全有理由相信完工后的T3理應在各方面達到
設計標準,這是對工程質量的最基本要求。
而機場方面的解釋也是一個無法驗證的假設:“在破損部位特殊地形影響下,瞬間風力可能超過建筑設計標準”。但是,無論是根據氣象學、空氣流體動力學還是建筑學的相關理論,民航部門都沒有出具相關的實驗數據或監測結果來證明其推斷的正確性。
苗啟松也告訴記者,“T3航站樓的
主體結構設計應該沒有問題,這次事故可能是屋頂面板在局部構造和連接上做得不太好”。
兩名機場的內部員工告訴《北京科技報》,因為T3航站樓屋頂上全部是
焊接板,主要問題就出在了焊接上。其中一位工作人員透露,此事一發生,就在機場內部相互傳開,許多同事都看到了當時的情景,并且用相機記錄了下來,事故原因也成為大家近日討論的熱門話題。對于此事,機場相關部門在內部開了一次會,專門向工作人員來解釋這次事件的情況。
上一頁123下一頁